【今日栗乡】在逆境中崛起,在创新中奋进

  ——唐山银行迁西支行改革发展纪实

  2012年2月18日,唐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迁西支行成立。

  此时,和已在本地发展多年的多家国字号大牌银行相比,迁西支行无疑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字辈和小个子。然而,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大背景下,迁西支行这个金融系统的小字辈和小个子,却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迅速长大,不仅在迁西站稳了脚根,而且已成为助推迁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

  ——监管指标全面提升,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案件,在监管评级涉及的四大类26项非现场监管指标中,25项标值优于达标值,20项指标满分。

  ——到2015年6月底,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7309万元,对公存款增加2670万元,贷款增加5000万元,理财销售1680万元,业绩居于唐山银行各支行前列。

  审视迁西支行交出的这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记者发现,涌动其间的是梦想的力量、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的智慧。

  三年时间,迁西支行以助力县域发展、普惠栗乡百姓为宗旨,始终坚持“政府银行”、“地方银行”、“市民银行”的发展定位,以改革创新为引擎,努力突破传统路径依赖,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转型而不定型”的独具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

  以发展壮大为第一要务

  持续提升合规经营管理水平,打造地方银行升级版

  作为一家起步较晚的地方商业银行,迁西支行明白,只有发展,不断地发展,才能在金融市场的惊涛骇浪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找到一个最有力的支点,才能保障银行平稳快速发展。

  在对自身优势和金融业发展大势的认真研判中,支行很快确立了撬动发展的有力支点——“苦练内功,提高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在逆势发展的冲锋号角中,一波波贯穿支行发展主线的管理创新浪潮就此涌起。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保持人力资源新陈代谢动态平衡,是迁西支行提高合规经营水平的破冰之举。

  为构建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机制,支行在引导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业务学习考核体系,通过外聘授课、内部宣讲、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为各岗位输送合格人力资源;积极与总行联系,建立岗位轮换机制,中级管理人员最多2年即与其它支行交流一次,一般员工轮流到总行学习锻炼,倾力锻造“全能型”、“复合型”人才。此后,支行又在推行全员竞争上岗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制定全员竞争上岗制度,推行同岗不同酬的薪酬管理模式,对适应岗位需求的予以留用,不适应或不满足岗位要求的降低待遇或下岗,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勤奋者创造敬业奉献的平台。

  规避金融风险,是银行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迁西支行在风险防控上迭出新招,风险防控水平和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升:

  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建立由上至下,清晰、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确定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四大关键防范领域,形成立体防范架构;(上接第1版)着力实施财务管理集中、纳税管理集中、现金收付集中、行政印章集中、档案管理集中等“十项风险集中管控工程”,实现风险由分散管理向垂直、集中、专业化管理转变;实施“现场监控”,定期对各类业务进行现场检查,并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对员工在岗行为进行不间断监控,提高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文化是发展之魂,更是立企之本。在不断深入的管理实践中,迁西支行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加强文化建设,塑造企业精神”,也一步步成为企业上下的共识。

  2015年5月中旬,支行每位员工的家属都收到了一封来自支行的特殊信件。信中,支行向员工家属汇报了企业发展成绩,对家属给予员工工作的支持深表谢意,更向家属提出了监督、提醒员工严格落实《“十严禁”行为准则》,远离违规违纪行为的希望和要求。一个小小的细节,不仅让员工家属深切感受到了支行管理的严格,更让家属体会到了支行对员工的殷殷深情。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支行极力摆脱形式化、说教式的推进方式,总是通过开展实实在在的活动,在春风化雨中把企业精神植入员工的心田。

  三年来,支行以激发员工奉献意识为目标,积极投身社会公益,组织开展了“春蕾计划”爱心资助、“博爱一日捐”等活动;以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为目标,组织开展了乒乓球比赛、妇女节登山、演讲比赛等文体活动;以打造廉洁银行为目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要求员工严守不参与赌博、不组织参与民间借贷、不经商做买卖三条红线,逐步涵养起了以追求卓越、勇于奉献、清正廉洁为核心企业精神。

  2015年6月,在省银监会举办的演讲比赛中,支行大堂经理赵杰以《银行服务无小事》为题作精彩演讲,一举夺得第一名桂冠,让全省各参赛行领略了唐山银行迁西支行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员工的迷人风采。

  在人力资源管理、安全风险防控和文化建设三驾马车的引领之下,迁西支行的合规经营水平一年跃上一个新台阶,最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以服务民生为第一追求

  不断推出有温度的金融产品,打造普惠金融新样本

  唐山银行迁西支行刚刚成立时,国内经济已逐步走向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自身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

  多家国字号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群雄并起、不断扩张,竞争日趋激烈;资本市场发展加速,信托、理财产品创新日新月异,银行资产日趋证券化,中小银行受到严重冲击;以消解过剩产能和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进一步深入,本地以钢铁为主导的产业市场需求不振……

  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能否不断拓展业务领域,进而实现发展壮大目标,考验的是一家银行转型的魄力和创新的能力。

  面对挑战,迁西支行依据特色化、差异化竞争理念,充分发挥总行植根唐山所形成的地缘、人缘比较优势,灵活调整信贷主攻方向,哪里市场大就向哪里转,哪里风险低就向哪里转,哪里机遇多前景好就向哪里转,为人们演绎出了一部壮怀激烈、精彩不断的创业故事。

  几经调研,支行把主攻的突破口放在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公授信业务上。在行长张立顺看来,作为一家地方商业银行,选择发展对公存款、授信业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既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更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明智之举。基于这种考量,支行积极参与地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为迁西“开启滦河时代,推进全面发展”注入了鲜活而宝贵的金融血液。

  2014年,县委县政府秉承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低品位工业余热应用于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在项目承建方富龙热力有限公司建设资金出现缺口时,支行及时出手,为项目提供1亿元信贷资金,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据统计,三年来,支行累计为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投放信贷资金9亿元,京哈高速迁西支线、大东环路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成,都浸透着支行助力县域发展的浓浓深情。

  与那些“高大上”的银行相比,迁西支行更具“草根情怀”。三年来,支行一方面把目光投向对公业务,大力发展政府类客户,一方面把目光投向社区农村,不遗余力让栗乡百姓享受丰富、便捷的金融服务。

  为提升服务功能,支行不断加快电子银行建设步伐。2012年6月网上银行上线,全面实现了查询、行内转账和跨行转账等基本功能;2013年6月,新客服系统功能上线,不仅实现了自助语音服务功能,还实现了通过银行卡获得定期利率。

  为扩大信用贷款适用范围,支行不断创新推广理财业务。2014年6月,支行首次推出“盛唐理财-稳赢”和“盛唐理财-尊享”等理财产品,很快打开了理财业务市场;2015年初,又推出了“如意存”、“约享存”等金融产品,进一步扩大了支行在百姓中的影响力。

  2015年6月,“普惠金融,免费行动”系列活动的举行,让栗乡人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迁西支行的“草根情怀”。

  活动中,支行依据总行部署,以让所有市场主体尽享金融服务雨露甘霖为主旨,决定自2015年6月17日起,免除涵盖个人业务、公司业务、国际业务共85项银行服务手续费。以此为标志,支行真正成为了客户的免结算银行,引领客户走进了银行收费“零”时代。

  高举金融惠民的大旗,迁西支行一步步抢占发展制高点,打响了政府银行、地方银行和市民银行的亮丽品牌,一个实力强劲、运作规范、声誉良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栗乡大地闪亮崛起。

  在岁月的长河中,三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唐山银行迁西支行来说,三年却具有沉甸甸的分量:

  三年,迁西支行用坚实的脚步,开拓出了一片科学发展的天空;三年,迁西支行以坚定的信念,筑起了一座改革创新的里程碑;三年,迁西支行以炽烈的情怀,唱响了一曲普惠民生的赞歌……

  在改革中明确发展的方向,在开拓中凝聚创新的力量,迁西支行紧握最初的梦想,期待崭新的出发!

  摘自《今日栗乡》 (记者 罗振洪 王艳飞)

客服电话:0315-96368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建设南路19号唐山新世界中心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资讯

Copyright 2007 by Bank of Tang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唐山银行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冀ICP备08006058号-1
冀公网安备13020202000259 支持IPv6网络

品牌官网